【编者按】中国的通胀及楼价走向将继续作为人民币回流政策的指南针
【财新网】(实习记者 杨白冰)中央政府宣布多项措施支持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人民币回流机制位列其中。对于近期内地能否“开闸放水”,金融界仍存争议,担忧集中在是否会加剧内地流动性。
8月17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香港出席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时宣布,中央将采取多项措施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其所列措施包括支持香港企业使用人民币到境内直接投资;允许以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方式(RQFII, 又称“小QFII”)投资境内证券市场,起步金额为200亿元。
这意味着人民币回流机制的建立。澳盛銀行认为,中国政府此举在中长期会有一定作用,但不会在三个月內对市场产生太大的变化。
澳新银行的分析人士称,200亿元人民币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配额,对于目前香港人民币存款约5540亿元的规模相对较小。人民币的外国直接投资规模,中国人民银行已于6月份公布,而且仍需经过层层审批。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仍然面对庞大的资金流入,中国人民银行对于人民币回流的总体立场是采取温和与循序渐进的方法。“中国的通胀及楼价走向将继续作为人民币回流政策的指南针。”澳新银行在研究简报中称。
由于中国经济上半年仍保持9.5%左右的增长速度,加之7月以来贸易顺差再度回升,人民币升值预期持续,因而,人民币回流机制的推出,不免引发了对加剧流动性过剩的担忧。
有人提出,中国对人民币回流国内须非常谨慎和小心。现在香港已有许多人民币,若回流到内地太容易,恐进一步刺激通胀,与稳定物价总水平的目标背道而驰。
对于这类风险,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教授宋敏则认为,此说法有点夸大。回流的人民币相对内地货币供给只是九牛一毛,香港目前人民币存款在5000亿元,相对内地七八十万亿的广义货币供应M2,根本不算什么。■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