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可能面临“热钱”压力,欧元区经济所受冲击可能更大
【财新网】(记者 霍侃)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研究部联席负责人、首席策略师黄海洲认为,美国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感觉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黄海洲8月16日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指出,美国想要实施QE3需满足四个条件:失业率居高不下,美国政府的财政紧缩给经济带来较大负面影响,股市大幅动荡,和通胀预期下降。
从这四个层面看,黄海洲认为几项条件基本都满足了,只是通胀预期还没有达到美联储希望的水平。
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之后,美国通胀上行,因此很多人担心推出QE3将加剧通胀。黄海洲认为,QE3是中长期政策,美联储在关注当前通胀率的同时,更关注的是通胀预期,“从我们的计算看,五年期的通胀预期实际上是在下行。”
黄海洲认为,下一个值得关注的时点是,8月26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JacksonHole 年会上的讲话,可能会提出更明确的措施。
伯南克正是在2010年8月27日JacksonHole年会上宣布推出QE2。
对于QE3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黄海洲认为,从最容易到最难可能采取六类措施,前两种措施已经做了,包括通过发言给市场传达信息和信心,承诺将低利率维持到比“延续期”更长的时间。此外,可以在利率曲线上做文章,出售短期国债而买入长期国债,以此来压低国债长端收益率;降低付给银行超额准备金的利息,从目前的25 个基点降低到10 个基点;决定额外购买大额资产,比如6000 亿美元以上。
“最难做的是扔‘原子弹’:直接在股票市场购买指数或者大盘股,”黄海洲说,类似的操作曾经出现过,如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香港金管局买了大蓝筹股,2003年到2005年日本央行也做了类似操作,所以,“不是不可能,只是现在时候还未到。”
QE2推出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热钱”流入问题。黄海洲认为,如果美国坚定不移地推出QE3,对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也会有“热钱”压力,所以包括中国在内都要想一些综合措施应对。
不过,与QE2的影响不同,黄海洲认为,QE3可能对欧元区的冲击可能更大。美国政策的制定是为了确保自身利益,保持经济不陷入衰退,而且不希望美国国内机构都把流动性去大量购买国债。在新兴市场购买力有限的情况下,欧洲人可能加大力度去买,其前提是欧洲市场动荡更大。如果欧洲出现这样的问题,欧洲经济一定下滑更严重。欧洲问题的解决还在于政治和政策层面需形成强有力的协调机制。█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