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8月12日央行发布的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下一阶段,央行将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合理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宏观审慎管理等多种政策工具组合。
第一财讯:以下为央行主管《金融时报》8月16日要点:
专家:价格型政策工具或将发挥更大作用
8月12日央行发布的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下一阶段,央行将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合理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宏观审慎管理等多种政策工具组合。对比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述则为“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
本次货币政策报告则将利率、汇率工具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公开市场操作先于存款准备金率在表述中得到强调。政策工具的优先性有所调整。专家指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稳健货币政策的主基调不会发生改变,但我国货币政策或将由存款准备金率为主的数量型调控,转向利率、汇率为主的价格型调控。中国银行研究员王元龙指出,汇率方面,应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利率和汇率还要进一步有效配合,充分发挥二者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严防投机资本的套利行为。
银监会:资本质量标准提高对国内银行影响很小
作为我国银行业新监管标准的核心内容,《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近日正式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8月15日,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对此表示,《办法》根据国内银行资本结构,按照第三版巴塞尔资本协议的相关规定,对现行监管资本定义进行了调整。从国内实践来看,银监会长期坚持资本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原则,国内银行资本质量明显高于欧美银行。因此,第三版巴塞尔资本协议提高资本质量标准对国内银行的影响很小。
专家:欧洲经济不会出现全面收缩
进入8月以来,美欧债务危机以及席卷全球的金融市场动荡令刚刚经历过2008年金融危机洗礼的人们感到不寒而栗,关于全球经济可能会“二次探底”的讨论也更趋白热化。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15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欧债危机呈现恶化趋势、经济复苏动力始终不足以及近期市场剧烈波动等几个因素的叠加加剧了人们对于欧洲经济可能会“二次探底”甚至重陷衰退的担忧。
她认为,未来欧洲遭遇局部收缩以及整体增长放缓已不可避免,但预计不会出现全面收缩乃至再现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时的局面,因为“当前危机的性质与3年前截然不同”,前者的痛点在于其长期性和棘手性,而后者的杀伤力则来源于所谓的“短期爆发性”。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