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分析人士认为,年内加息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节奏将显著放缓
【财新网】(见习记者 李雨谦)对于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工具,央行的最新提法是,合理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宏观审慎管理等多种政策工具组合,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
央行在8月12日发布的《201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将利率、汇率等价格工具摆在首位,强调“合理运用利率等价格调控手段,调节资金需求和投资储蓄行为,管理通胀预期。”
这是美国国债主权评级被下调之后,央行首次公开提及货币政策走向。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央行货币政策报告中对美国主权评级被下调有明确涉及,因而,报告可以视为该事件之后,央行对未来货币政策取向的最新信号显示。
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更为强调的是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型工具。一季度报告称,准备金工具针对由外汇流入等导致的偏多流动性,其运用力度和调整空间取决于多个可变条件,因此并不存在绝对上限。要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
对此,鲁政委认为,央行对利率等价格工具的强调,表明年内继续加息的大门仍然敞开,预计年内有1次至2次加息。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的报告也预计,除非经济出现大幅滑坡或CPI环比明显下降,货币政策不会显著放松。宏观调控的收紧力度将减弱,节奏适度放缓,但是年内仍将有一次加息,时点可能从原来预期的8月推后,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节奏将显著放缓。
对于当前的经济走势和通胀状况,央行认为,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呈现高位趋稳态势,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运行情况总体良好,经济增长和投资扩张的动力依然比较强劲,但物价形势并不乐观。
国际方面,央行认为,在当前主要经济体新的增长引擎尚未形成,经济比较疲弱,加之财政问题突显的大环境下,极度宽松的国际货币条件短期内难以改变,大量资金仍可能向增长较快的新兴经济体流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也有较大不确定性,外部输入性因素的影响依然存在。
国内方面,劳动力成本以及资源性产品价格趋于上升,将在较长时间内构成价格上行的推力。此外,央行还强调,前两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投资规模大幅度扩张,在建项目较多,总需求回升较快,目前受政策调控影响经济总体较为平稳,但仍处在较快增长水平,且内在扩张和膨胀的压力依然较大,因此,需要宏观政策继续把握好力度和节奏。█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