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外管局官员强调强制结售汇制度在2010年已经停止
【财新网】(见习记者 王莉)国家外汇管理局官员今天(8月12日)表示,目前中国外汇收支仍面临较大净流入压力,外管局下半年的重点工作,仍是打击违规资金和跨境套利资金的流入,希望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汇市场锁定汇率风险。
外管局国际收支司副司长王春英在北京出席一论坛时表示,强制结售汇制度在2010年已经停止。
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中国一直实行强制性的银行结售汇制度。企业的经常项目外汇收入,除国家允许开立外汇账户予以保留的外,均应全部卖给外汇指定银行,银行按市场汇率付给本币。
外管局今年7月末曾解释,2011年1月1日起,企业出口收入可以存放境外,无需调回境内。“我国已不再实施强制结售汇制度,外汇储备持续增加与所谓的‘强制结售汇’无关。”外管局相关负责人在问答中这样称。
一直以来,强制结售汇制度被认为是造成中国外汇流入被动局面的原因。由于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外汇储备不断积累。外汇储备的增加,又导致人民币市场投放量增加,带来基础货币的增长。
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外汇储备达到31975亿美元。去年以来,中国CPI通胀持续走高,今年6月及7月,物价涨幅持续高居6%以上。
不过,货币当局强调,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等方式进行了对冲操作,回收了外汇占款所投放的流动性。
海关数据显示,7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20.4%,好于预期,实现贸易顺差314.8亿美元。与一季度的贸易逆差及前几个月150 -2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相比,7月份的顺差额大大增加。这使市场再度担心,是否会对外汇储备经营及人民币汇率增添压力。
王春英称,自2005年第一次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已经达到27.9%,扣除通胀后的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为18.9%,但今年实际有效汇率则是贬值的。■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