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创新是纸老虎?

2011-08-02 11:21:50 | 作者: 安邦咨询来源:华财网

【编者按】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统计,2008年中国的发明专利申请量是20.3万余件,是位列日本、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最具创新能力的国家。但中国超过95%的申请量是在国内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的,而且涉及“创新”的绝大多数专利只是对现有设计做出的细微改变。

  几乎每周都有关于中国在创新竞赛中将要超越美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的头条新闻。

  然而《华尔街日报》近日载文称,事实并非如此。诚然,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统计,2008年中国的发明专利申请量是20.3万余件,是位列日本、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最具创新能力的国家。但中国超过95%的申请量是在国内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的,而且涉及“创新”的绝大多数专利只是对现有设计做出的细微改变。

  最好还是看除中国之外的国家对创新的认可。最具说服力的是美国、日本和欧盟这三方专利局的专利申请量和批准量。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供的数据,2008年,中国的三方专利申请量只有473件,而美国是14399件,欧洲是14525件,日本是13446件。

  直截了当地说,2010年,中国占世界总人口的20%,占全球GDP的9%,占世界研发经费开支的12%,但是被任何世界领先的专利局批准的专利申请量只占1%。而且,源自中国的专利当中有一半被授予外国跨国公司的在华子公司。部分原因,这或许是个时间问题。创新不仅需要新的努力,而且还需要储备丰富的先验知识。还有其他因素。

  比如,政府分配给研发项目的资金被高度政治化。正如北大和清华的研究人员指出的那样,“好好从事研究不如与有权有势的官僚及其喜爱的专家套近乎更重要”。重量不重质以及通过国内标准而非国际标准来评估和奖励研究活动,中国的科研氛围也受到这两方面的严重影响,其结果就是学术欺诈猖獗。

  中国的教育制度是另一个严峻挑战,因为它把学习重点放在死记硬背上,而不注重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当微软在北京建立第二大研究实验室时,它意识到尽管招聘到的毕业生很优秀,但是他们在研究方面太被动了。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