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长期从事农业问题及宏观经济研究的北京大学教授宋国青指出,从农业就业人口的转移及短期波动角度来看,中国已经进入显著的相对滞...
近日,长期从事农业问题及宏观经济研究的北京大学教授宋国青指出,从农业就业人口的转移及短期波动角度来看,中国已经进入显著的“相对滞胀”阶段。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既要忍受较高CPI带来的压力,又要面对潜在GDP增长由2005年前后的11%下降到目前的9%左右的“垃圾组合”。他的研究报告显示,2004-2006年这三年是中国经济增长和通胀的黄金组合,这三年的经济增长较快,且对应的通胀率比较低。由于通货膨胀数据存在大约半年的滞后期,对应2004年经济增长的应该是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之间的通胀水平。对比可以看到,2004-2006年这三年的经济增速分别是10.1%、11.3%和12.7%,其对应的通胀水平是3.2%,1.4%和2.4%。相比这一黄金组合,2010年下半年以来的增长通胀组合非常差。2010年的GDP增速为10.3%,大致对应的2011年6月份的CPI同比增速为6.4%。相对于黄金组合时期,经济增速下降了约1个百分点,但CPI却高了近4个百分点。2011年二季度,GDP环比增速跌落9%,而CPI环比和同比的通胀率仍在上升,中国已经处于显著的“相对滞胀”阶段。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