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西方一些媒体不断贬低中非合作,认为中国在殖民非洲。然而,德国《南德意志报》近日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该报指出,西方优先将发...
近年来,西方一些媒体不断贬低中非合作,认为中国在殖民非洲。然而,德国《南德意志报》近日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该报指出,西方优先将发展援助提供给那些参与透明化行动并以良政标准自我要求的国家,但事实是,在上一个10年里,腐败的独裁者们并未令原材料丰富的非洲国家发生明显的变化。中国模式不是简单地用外汇购买原材料,而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易货贸易。受中国政府委托的建筑企业——通常拿到了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出口贷款——在受援国同意后承担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受援国则通过出口原材料来支付基建工程的费用,做法是允许中国入股本国的国家石油公司或直接给予中国开采权。安哥拉2004年和2007年先后签署协议向中国贷款20亿和25亿美元,还贷方式为在12年内每天向中国出口1万桶石油,这笔贷款被用于扩建基础设施(总长1300公里的铁路和300公里长的公路)和建设医院、学校及社会福利住房。刚果民主共和国2007年签署协议从中国贷款逾60亿美元,充当贷款抵押的是一座中国与刚果合资的铜钴矿,中国拥有该矿68%的产权,而这笔贷款也用于扩建基础设施和建设医院、学校及社会福利住房。易卜拉欣指数表明,安哥拉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已经跻身于过去10年在公共服务质量方面进步最大的5个非洲国家之列。也就是说,中国在非洲将开采原材料与承诺投资捆绑在一起,而投资在很大程度上避开了当地政府。易货贸易令原材料丰富的非洲国家必须至少将部分原材料财富投入到有益公众的工程中去。中国方案——完全没有慷慨激昂的对“良政”的说教——能够为将原材料财富变成民众的福祉做出重大贡献。(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