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标签:描述]
本报记者 刘敏 西安报道
分布在陕西产煤区的一百多家新注册公司正成为各大金融机构“争抢”的对象。
“浦发、民生、华夏这类股份制银行,现在都追着我们要放贷,只要能开立公司账户,就立马可以先贷几个亿用。”渭南韩城市一家刚刚通过兼并重组成立的煤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陕西省政府自2010年6月起启动了第二轮煤矿整合及兼并重组工作,按照规定,今年6月底以前,全省煤炭开采主体企业必须由530家减少到120家以内。
目前,陕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检查验收组正在逐一地进行验收,重组后注册不到位的企业将被强令停产整顿,而实质性的煤矿升级改造和规范建设则放在验收完毕之后才将按设计分步实施。
这意味着,验收工作结束后,该省将迎来煤矿建设升级大潮,相关分析预测显示,这一资金需求将近3000亿元人民币,对于大量试图参与分食煤炭暴利的资金来说,进场时点已经来临。
重组阶段不差钱
陕西煤改模式不同于山西、河南,兼并重组主体的确定多为自下而上,重组后成立的新公司也往往是当地临近的数家煤矿联合而成,因此过去一年的兼并重组中,资金上的需求量并不大。
“注册成立新公司的时候,外面有风投、产业基金都来找过我们,但一个都没有用,大家最后还是私人各自出钱。”延安市子长县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位负责人坦言,这个公司是由子长县16处煤矿联合组建的私营股份制煤
炭管理企业,注册资本由这16家煤矿分摊。
事实上,煤矿企业数量的减少只是一个途径,陕西此轮煤改的重要目标是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加快煤矿规模化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最终扩大产能。
“陕西煤改第一个阶段显然是理顺利益格局,在明晰了法人主体之后,再进行大规模的扩产建设和技术升级,这意味着煤改中对资金的大量需求主要在后一个阶段才会出现。”资深煤炭营销专家李朝林这样分析。
据煤矿行业内人士介绍,一般而言,煤矿的年产量每增加一吨需要的投资为800元。以此测算,陕西计划五年实现增产2.5亿吨就需要2000亿的投资,如果再加上企业管理、环境保护、技术升级等方面的投入,资金需求则可能接近
3000亿元人民币。
资金缺口在下游
煤炭行业是继房地产后另一个适宜大规模资金进出的行业,尤其国内煤炭正处在求过于供的阶段。此种背景下,各家银行、信托、基金早已对陕西煤改中的市场机会虎视眈眈。
“我们去年为山西煤改发行了两期信托产品,近40个亿,在做山西市场的同时就一直在对陕西煤改调研、洽谈,现在针对陕西煤改的一个信托产品已经谈好合作方,正在等审批。”中信信托一位负责人对记者透露。
“现在正与陕西省政府接洽合作,准备针对煤改发起一个产业基金,只是现在细节还不便透露。”一家全国性投资公司负责人坦言。
不过,陕西独有的省情和行业结构也使得以往不断攻城略地的投资机构业务进行得并不顺利。
“陕西煤改中企业间发生收购的情况偏少,像参股、入股、联合这些业务,不会存在资金缺口,所以投资机构关注的时间很长,但业务进展却很慢。”中信信托一位业务人员告诉记者。
“陕西煤改中,行业上游的大量煤炭生产企业其实不存在资金缺口,虽然他们的资金需求也不小,但以目前的市场环境,光银行贷款就能满足,许多钱是想进进不来。”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陕西煤炭学会理事长高新民分析
道。
“陕西煤改中真正的资金缺口在行业下游,尤其是煤化工领域,因为它投入大,周期长。”据高新民介绍,在煤炭产业链中,上游是做煤炭,产煤、卖煤为主,下游开始是焦炭,主焦煤比较多,再往下游走就是煤焦化和煤化工。而
陕西的整体特点是下游企业强,上游企业弱。陕西方面的思路是要延伸产业链,或者是下游企业整合上游,或者上游企业通过投入发展下游业务。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