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反映稀土稀缺性与环保成本的稀土价格不需压制

2011-07-20 11:37:45 | 作者: 安邦咨询来源:华财网

【编者按】陈德铭在北京会见来访的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海江田万里时表示,稀土元素价格上涨将引发通货膨胀,这不是中国经济需要的。陈部长的表态恐怕并不全面。

 

  据日本共同社消息,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18日指出,中国将考虑采取措施应对稀土矿价格的上涨。

  据悉,陈德铭在北京会见来访的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海江田万里时表示,稀土元素价格上涨将引发通货膨胀,这不是中国经济需要的。陈部长的表态恐怕并不全面。

  首先,中国的稀土长期在国际上以“白菜价”大量出售,但和其他低价中国商品遭反倾销调查不同的是,欧美国家对廉价稀土非常欢迎。中国稀土储量只占全球不到四成,产量却占全球97%。虽然中国的稀土价格已大幅上涨,但未必超出了其稀缺性支持的水平。

  其次,中国稀土开采造成了大量的污染,而相关企业并未付出足够的环境治理和补偿的成本,这些成本理应全部反应在稀土价格中。

  第三,并不是所有的价格上涨都能引发通胀,2010年中国稀土海外市场的总价值也仅为9.3972亿美元,与中国皮革手套出口额相当。将稀土价格上涨与通胀联系起来,未必牵强。最后应当思考的是,自2003年以来,中国进口的石油、铁矿石价格成倍上涨,中国付出了巨额成本,但石油和铁矿石国家的高官有没有表示要抑制这些商品的价格以控制通胀?反而是印度、澳大利亚提高铁矿石的出口关税。

  我们认为,在美国等拥有丰富稀土矿藏的国家未重新大规模开采稀土,日本开始使用长期囤积的稀土储备之前,稀土的价格就不需要抑制。稀土价格上涨再上涨,其他国家纷纷开采,中国稀土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下降,是保护中国稀土资源最好的办法。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