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三公经费”敦促中国政府改革

2011-07-19 11:45:21 | 作者: 安邦咨询来源:华财网

【编者按】“三公经费”是中国政府部门的一块“隐私”,也一直遭到公众的诟病。

 

  “三公经费”是中国政府部门的一块“隐私”,也一直遭到公众的诟病。

  今年6月,中国财政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央单位“三公经费”总额达到94.7亿元人民币,其中,车辆购置及运行费为61.69亿,出国(境)经费17.73亿,公务接待费15.28亿。几乎所有政府部门都存在“三公经费”账目,但它们并不愿意公开。在中国财政公开的压力之下,从今年4月科技部率先公布“三公经费”开始,截止7月17日,98个中央部门中目前已有近30个部门晒出了“三公经费”的账单。在迄今晒出“三公经费”的八部委中,农业部2010年的“三公”支出最多,达到23649.56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达15140.2万元,公务接待费达3655.68万元。水利部2010年的“三公经费”决算为12021.88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为9994.24万元,占“三公经费”决算总数的83.13%。水利部解释,公车费用较高是由水利工作性质决定的,防汛抗旱多是到现场工作,所以出车多、费用高。水利部今年“三公经费”预算为10516.02万元,较去年预算减少1681.47万元,较去年决算减少1505.86万元。从各中央部门公布“三公经费”的半遮半掩来看,它们对于如此花纳税人的钱还是有些不好意思的。在安邦高级研究员贺军看来,对于一直难以实质推动的中国政府改革来说,公布“三公经费”是个不错的着力点。政府改革是个繁杂系统,如果政治体制改革不启动,很难系统性地推动政府改革。

  不过,“三公经费”可能是个不错的抓手,可以产生如下的效果:第一,今年公布之后,以后就必须年年公布,这样就形成了晒“三公经费”的规矩。哪年多了?为什么多了?都必须有个说法,这样就形成了对政府的监督。第二,中央部委公布了,地方政府扛得住吗?贺军估计,各级地方政府、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迟早会跟着公布。这样也被纳入公众监督之中。第三,财政公开不仅是公共财政的要求,也会客观上增加政府的执政文明,执政文明仅靠“自觉性”是靠不住的,必须靠制度,晒“三公经费”就是一个可行的制度。对于本届中央政府来说,虽然在政府改革方面进展甚微,但如果能建立起公布“三公经费”这一具体的规矩,也是一个不错的成果!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