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方面在中央银行拥有巨额存款,同时又通过发债从市场筹资,政府的财政行为让人不解
【财新网】(记者 王长勇)因理财资金池的监管新政,三季度货币市场利率仍存反弹可能。而前期的资金面紧张,除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信贷政策的作用,政府在央行的存款也加剧了这一状况。
根据央行资产负债表,截至今年5月末,政府在央行的存款为3.4万多亿元,去年末这一数额为2.4万多亿元。即今年前五个月,政府在央行国库的存款增加了1万亿元。
央行上周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财政性存款达到3.6万多亿元,财政性存款包括政府在央行国库存款、商业银行财政账户存款和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
今年前六个月,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五期共计1800亿元,再考虑到期的该类存款,以及少量在商业银行财政账户的存款,可以测算出,上半年政府在央行国库存款的增加额约1万亿元,这一增加额冻结的市场流动性,相当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5个百分点。不过,从对市场的流动性影响看,政府存款的效力较银行资金要弱很多。
虽然从预算安排看,今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安排赤字1万亿元,但从上半年政府实际收支结果看,等于财政政策具有明显紧缩效应。政府收入的资金来自于企业和个人,支出过程是资金又回到企业和个人。而政府存款的净增加,就是企业和个人拥有资金的净减少。
2009年政府在央行存款月均为2.34万亿元,2010年为2.94万多亿元,2011年前五个月平均为2.97万多亿元,月均存款通常超过全年财政收入的三成。在中央银行拥有巨额存款,同时又通过发债从市场筹资,中国政府的财政行为着实让人匪夷所思。
对常年有政府巨额资金滞留国库,财政部给了多个理由,比如国库单一账户、现收现付、预算支出滞后等等,但其本质原因是中国政府预算的“自肥”模式,政府各部门编制预算,都是“头戴三尺帽”,尽可能为其申请更多资金,但实际执行时,因获得资金远远超过实际需要,难以消化,政府各部门都如此行事,这样,积年累月,政府在央行国库的存款沉淀数额日益膨胀。■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