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有着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叶笃初坦言“现在有我这样经历的已经不多了”。
今年78岁的叶笃初教授,是中央党校的知名党建专家,他从青年时期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从自己投身中国革命的那天起,他对于自己厕身其间的这个组织,就有了深切的体会。
中共如何从最初50多人的组织发展到今天拥有8000万党员的大党?如何从 “革命党”发展成如今治理一个大国的“执政党”?对于中共而言,在迎来自己90岁的生日之后,未来又如何应对执政中的新挑战?
就这些问题,6月30日下午,本报记者专访了叶笃初教授。
节点纪念日
《21世纪》:按照你的经验,今年7月1日的纪念活动,一般会是怎样的流程?
叶笃初:依照惯例,7月1日,将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举行一场纪念建党九十周年的大会,中共中央的领导同志都会参加,胡锦涛同志应该会有一个纪念讲话。
这个讲话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政治局要看、要审,有专门的写作班子撰写。这个讲话要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总结,并纵观历史,同时对今后一段时间党的建设有所指导,统筹兼顾方方面面而形成。
可以肯定的说,胡总书记的这个讲话是纪念中共建党90周年活动中的一个重头文章,是一篇历史性的讲话。再加上今年是建党90周年的日子,从中共历史形成的惯例来看,一般逢五、逢十,都是大事,都会在党的历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记。
《21世纪》:何以见得,中共历史上逢五、逢十的建党纪念日,都比较重要?
叶笃初:一般来说是这样的。我梳理过中共历史上历次建党纪念日的纪念文献,其实党是从1941年才开始有正式的建党纪念活动。当年的建党纪念日上,正式提出要把中共建设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政党,着眼点不再仅仅局限于农村地区,局限于几个根据地,党的思路、组织工作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自此,逢五、逢十就会有例行的纪念活动。
其中几次纪念活动,由于赶上特殊的历史阶段,在中共的党建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最典型的就是1981年的建党纪念日,由于此前的6月27日-29日,刚刚召开了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这次会议上,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个《决议》对建国以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对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与指导意义作出总结和评价。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决议》,使得当时全党的思想高度一致,并找到了向前发展的正确方向,大家都信心十足。现在想想,那一年的纪念活动,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
不过,从党的历史上来看,也有一些非五、非十的建党纪念日,在中共历史上影响深远。比如,在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为纪念建党二十八周年而写了一篇论文,这篇文章就是著名的《论人民民主专政》。
《21世纪》: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中共建党纪念活动主要还是总结历史经验、展望未来?一般不会涉及到党对某些问题的新看法与认识?
叶笃初:一般而言,搞这样的纪念活动,是中共作为一个政党,对自己、尤其是对社会公众的一种负责任的表现。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中共作为执政党,通过纪念活动,可以总结过往执政的成功经验,进而指出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这样的活动具有相当的指向性,总结成绩、经验,同时也反思党历史上的一些教训,但重点还在如何继续走下去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应该说都是正面性的表述,但正面的表述里面,其实也包含了对于经验教训的汲取。
“治党要严”
《21世纪》:在这次建党九十周年的纪念活动上,会不会进一步凸显“科学发展观”这一理论在党的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叶笃初:“科学发展观”在党的理论体系中的地位,自十六大以来就非常明确了,在十七大修改的中共党章中,也增加了相应的内容。要注意中共中央政治局在6月28日进行的一次集体学习,这次学习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研究”。在我看来,这次学习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中共历经90年的发展,从最初的50多人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个拥有8000万党员的大党,有将近400多万的基层组织,且分布面又那么广,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实在是太复杂了。
所以,这次集体学习其实是给全党吹了一个风,告诉广大党员,我们党还处在一个不断建设、不断完善、需要继续保持先进性的阶段,一刻不可以松懈下来。
《21世纪》:如果我们跳出单纯的建党纪念,从研究者的视角来看,你认为中共所走过的这90年的风雨历程,什么样的经验最值得总结?
叶笃初:纵观中共发展历史,我认为党是关键,党的自身是关键。党的执政地位虽然是历史所赋予的使命,但是只有把党自身建设好,才能够履行这样的使命。这个问题是具有全局性的,具有关键意义。“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0页《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所以小平同志的这句话尽管说了这么多年了,但是现在看仍言犹在耳。
当年,毛泽东从西柏坡准备进城的时候,也说“治国要宽、治党要严”。在另外的场合,他还讲过“党外要宽、党内要严”。
中共现在已经是一个执政党了,毛泽东说这句话时的历史背景与语境都不同了,但是党还是关键。因此,我觉得党应该通过这次的纪念活动,再一次在党内推动党的建设。从每个党员、每个党组织做起,从中央委员到党的各级干部,都要严于律己。
我们有8000多万的党员,如果每个人都能做一点扎扎实实的事情来推动党的发展,那么这些事情叠加起来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这个不能光喊口号,要有可操作性,要去扎扎实实做。
《21世纪》:在你看来,中共在迎来自己90岁的生日之后,未来应如何应对执政中的新挑战?力推党内民主,是不是最大的着力点?
叶笃初:推进党内民主很重要,但并不是全部,与此同时,还需强调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以及制度建设,全面加强,缺一不可。要从每一个党员做起,从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做起。说实话,这么大一个党,出点问题并不奇怪,关键是不能麻木。现在有些干部当老爷,吃喝玩乐,文过饰非,这不是共产党人的风格。中国共产党要想走得更长远,必须要全面推进各项建设,以应对新的变化。党,要有反思能力。
《21世纪》:6月29日,在广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了“三个不要让”:“不要让鲜花掌声淹没群众意见,不要让成绩数字掩盖存在问题,不要让太平盛世麻痹忧患意识。”有评论称这样的声音值得关注,你怎么看?
叶笃初: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在各方面都走在全国其他兄弟省市的前面,汪洋书记的发言值得赞扬,凸显出大局意识,表现出强烈的政治责任感。
我也注意到温家宝总理不久前在英国的一个讲话,其中明确提到,目前中国社会还存在着贪污腐败、分配不公以及损害人民群众权益的种种弊端,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这充分说明,党在这些问题上是从来没有讳疾忌医的。
在我看来,在中共建党纪念日之际,能有这样的声音,恰恰体现了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