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美中经贸促进会会长贝聿恺:对美贸易与投资,中国不应带着强大的“自我”

2011-05-24 01:08:32 | 作者: 叶慧珏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无论是对美贸易还是投资,中国都不应该带着非常强大的‘自我’。”5月20日,美中经贸促进会会长贝聿恺在上海办公室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在贸易洽谈上,中国不能完全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考虑问题;在对美投资上,中国企业家——尤其是我接触比较多的私营企业家,应当充分了解美国市场,从而融入主流社会,这才是成功。”

美国美中经贸促进会1992年正式成立于纽约,旨在推动和促进美中经济贸易交往和各领域合作。

贝聿恺从协会成立就开始担任会长一职,其兄是国际知名的规划设计师贝聿铭。贝聿恺目前为美国太平洋贝氏规划设计中心董事长,也是联合国国际交流协调和合作委员会高级顾问。在1990年代中期,贝聿恺曾经推动并敦促美国保留中国“最惠国待遇”地位,也介入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过程。

不久前的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双方达成的共识中,涉及到美方承诺公平对待美国对华出口限制以及中国企业赴美投资。一方面,美方承诺在出口管制体制改革过程上,充分考虑中方提出的给予公平待遇的要求。另一方面,针对部分中国企业抱怨美国对外国企业赴美投资的安全审查程序存在不透明、不公正的问题,美方承诺以同等规则、标准和非歧视性待遇对待所有外国投资。

对以上两个问题,贝聿恺有自己的解读。

“在中美经贸关系上,中国不能完全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贝聿恺表示,“争取对我们有利的东西自然无可厚非,但有些事情要看得长远。”

近来,中美之间的经贸摩擦开始转入高新技术领域,中国政府和不少学者认为,在民用高新技术出口的问题上,美国应当放宽对中国的限制。对此,贝聿恺表示,比如在美国向中国出口特定零部件和感兴趣项目的技术上,中国的一贯态度是坚持要求美国开放这些领域,但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如何与美国的利益进行融合。

“美国人的心态是这样的:一旦感觉受到了一点儿威胁,他的大门马上就关上了。所以,我们不能光要叫美国开放,而是要反思为什么会让他们感觉受到了威胁。”他表示。

1995年,中美发生贸易战及知识产权纠纷时,贝聿恺在美国发起签名运动,并致函时任总统克林顿及美国国会,呼吁支持和维护中美两国间正常的贸易关系,之后又多次致函白宫,要求给予中国永久性最惠国待遇。

贝聿恺表示:“十几年过去了,中国的思维方式还没有彻底改变。中国目前应当认识到,作为一个GDP总量占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如何在和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中,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非常重要的。”

贝聿恺还对目前中国私营企业赴美投资表示担忧。“现在几乎还没有哪个中国民营企业家可以称得上是真正优秀的国际企业家。”他表示,“这样如何出现中国的洛克菲勒?”

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0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增长了约25倍,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上的投资行动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不过,贝聿恺透露,尽管如此,除大部分国有企业外,私营企业中最终能在美国扎根的并不多,“我在纽约接触过很多中国民营企业家,他们多数都带着非常大的‘自我’来到美国,认为在中国能够成功的经营模式,也能在美国市场取得同样的效果。”

他指出,当年赴美投资的健力宝和号称“电脑大王”的王安,都没有真正在美国获得持久的成功,而目前很多企业还没有到达前者的高度。

“民营企业赴美投资,不是在Chinatown(中国城)里占领华人市场就可以了。我们希望中国民营企业真正打开美国市场,融入美国主流社会。”贝聿恺表示。他向记者指出,大部分去美国投资的私营业主都太过关心眼前的投资回报率,而不是将赴美投资作为企业长期战略来考虑。

尽管如此,他仍然认为,中国的私营企业家应当尝试走出去。他表示,中国经济正面临重要转型,此时是私营企业家们发挥作用的最好时机。美国再也不是中国提供代加工服务的市场,而是真正的终端消费市场。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