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问道:从绿到金

2011-05-11 13:54:31 | 作者: 来源:

【编者按】公开碳足迹,已经不仅是消费者和上下游采购商的要求,也逐渐会成为政府的强制要求。

安德鲁·温斯顿(Andrew S Winston)在北京的一个多星期的旅程,他自己形容为“震惊”。中国企业对低碳经营之道的积极让他感到吃惊,他说,现在已经不在耶鲁做教授了,专门为企业做环保咨询。

在北京,他唯一能看懂的报纸就是china daily,在看了几天新闻之后,他判断:中国现在对低碳经济的关注是史无前例的,甚至超过了美国。而现在专职做环保咨询的他,无疑对中国有着巨大的兴趣,他告诉记者:看来这(环保咨询)在中国也是大生意!

2006年《从绿到金》这本书第一次出版的时候,安德鲁·温斯顿并没有料到这本书会带领他走向一个全新的领域。在写作这本书之前,他曾经采访了很多企业的高官,如索尼、沃尔玛、杜邦等等。

杜邦CEO贺利得说:“没有哪家企业可以忽视正在席卷商业世界的绿色浪潮。《从绿到金》教会你如何构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从中获利。”

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如何在环保和盈利之间保持恰当的平衡,安德鲁和同为耶鲁大学的同事丹尼尔·埃斯蒂(Daniel C.Esty)教授前后花费十几年时间研究和探讨,以多年的经验和对全球数百位企业领导人的采访为基础,为全球高管解决环保难题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从绿到金”的范式和方法。

2010年他的新书《低碳崛起》出版,封面写明:从来没有一本书如此详尽地告诉你如何让你的企业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他说:这本书从管理的角度更好地帮助企业迎接低碳时代,不是迎合什么趋势,而是真正帮你做低企业的成本。

采访中,当他知道《21世纪经济报道》作为一家财经媒体经营了一份低碳周刊时,他表示,“《华尔街日报》都没做到这点,美国人现在太保守了,我要回去把中国媒体对低碳经济的高度关注写在专栏里。”

中国之行结束之后,他给《哈佛商业评论》写了一篇专栏:“北京的CEO和NGO领导们认为低碳经济是他们一个很新的话题,但是在中国政府大量对新能源的投资面前,他们必须要走这样的发展道路。目前他们还在向美国和西方世界学习最好的实践样本,但必须谨记,中国企业最擅长的就是:快速超越战略(fast follower strategy)。”

但同时他也承认,现在的很多企业理解的“低碳经营”还有太多的误区,比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低碳”被误读为增加经营成本。

如何使价值链更低碳

《21世纪》:现代企业往往只是价值链中的一个参与者,要使整个价值链变得低碳,最应该改变的是谁?供应商、营销商、消费者?

安德鲁·温斯顿:我在写这两本书的过程中,采访了很多大企业,几乎每一个企业都赞成,只有消费者能够改变产品的整个供应链。但是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甚至适当地教育消费者却是企业的责任。消费者需要慢慢做到:我们更重视可持续的生产过程,同时我们愿意为此付钱。

《21世纪》:但是没有企业可以给消费者下命令,这种情况下如何改变?

安德鲁·温斯顿:其实要让整个价值链变得低碳,关键并不是消费者。最大的争议在于,商家是否愿意让自己的供应商因环保而受益。

以沃尔玛来举例,沃尔玛每周有大约一亿五千万的客户走近他们的卖场,而沃尔玛希望以最便宜的价格来不断吸引客户。顾客总是鱼和熊掌都想要。他们不愿意为了环保而付更高的价钱。

沃尔玛现在知道环保的产品不是最贵的,但是改变经营模式必须要投资。沃尔玛曾经有过这样的成功例子:帮助它的某个供应商减少50%的能耗。沃尔玛最喜欢做的是:我们帮助你降低成本,你给予我们更低的价格。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可以降低成本,但是沃尔玛总是希望能够让自己的消费者节约更多,因为这样可以扩大消费者数量。

但这并不能够提高供应商的积极性,因为投资之后,谁愿意所有的收益都最后被传递到终端消费者那里去?最重要的挑战不是消费者是否愿意出更多的钱,而是像沃尔玛这样的中间商是否愿意为了可持续发展让利给供应商。

也就是说,商家是否愿意让利给供应商,还是希望把所有节省的成本都拿在自己手中才是问题的关键。

《21世纪》:如果说当沃尔玛提要求时,它的7万家供应商要认真听。那么对于很多中国制造业企业,还处于世界制造业产业链的一个环节甚至是较低端的环节。“如何让整个供应链更低碳”,似乎是一个在能力范围之外的话题。这些中国企业应该怎么做?

安德鲁·温斯顿:中小企业在整个价值链中或许并没有足够的影响力来改变这一切。除了安装合适的节能设施,他们还可以利用大企业这一趋势来实现自身的低碳发展。经济危机之后世界经济难免要经历一次重新洗牌,很多大企业正在重组其整个产业供应链,而无疑,拥有更好的环境形象的公司能够得到更多的机会。

欧迪办公(Office Depot)曾经说服自己的大客户将第二天满足订单,变为每周一次运输,节约的不仅是汽油、物流费用,更是提高了欧迪办公在客户那里的企业形象。而我知道,在欧迪办公的这一改革中,就有很多中国企业参与,他们也一样得到了利益。

碳足迹公布的正效应

《21世纪》:很多企业不愿意公开自己的碳足迹,生怕会给竞争对手泄露商业秘密。企业这样的考虑是否必要?

安德鲁·温斯顿:如果担心碳足迹泄露商业秘密,那么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信息则更危险。如果真的想了解一个公司的运作情况,财务信息或许更容易:资产负债情况、现金流量以及净盈利。

事实上,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度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新要求。人们有权利要求去了解他们吃的、用的、穿在身上的都是什么东西制造出来的,消耗了多少资源。尤其是年轻人对信息的透明度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企业要逐渐适应。

碳披露不会改变企业真正的竞争力。企业自身的设计、生产、创新力、人才,才是竞争力的关键。

《21世纪》:进行碳披露能给企业带来好处?

安德鲁·温斯顿:碳披露不仅不会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反而会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事实证明,很多大公司正在利用碳足迹标准来甄选供应商。当企业参加CDP(碳信息披露项目)时,大企业的CEO们希望按照对环保问题的反应能力,来对供应商进行分类和评估。

公开碳足迹,已经不仅是消费者和上下游采购商的要求,也逐渐会成为政府的强制要求。比如,美国政府已经开始要求大企业在明年1月1日开始公开其碳足迹。

企业了解自己的碳足迹,也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找到最正确有效的低碳解决方案,比如宝洁曾经因为了解碳足迹,还找到了新的市场空间。宝洁通过碳足迹的调查发现,客户能源消耗的85%不是来自于让洗衣机转起来洗衣服,而是为了把水加热。于是,宝洁开发了汰渍冷水洗衣剂,第一年就创收超过20亿美元。宝洁的例子可以说明:拥有详尽的数据,是企业低碳发展的第一步,CDP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自供新能源是发展趋势

《21世纪》:目前,对于中国公司,新能源供应并不稳定,面对能源危机,在能源的战略选择方面应该怎样做?选择不稳定的新能源还是价格日渐上涨并且不够环保的化石能源?

安德鲁·温斯顿:我这两天都在看中国国内新闻,其中关于环境、资源的实在是太多了。有很多关于传统资源不够支持我们现有发展的讨论。中国政府也开始意识到:绿色是可持续经济发展唯一的渠道。

每一个公司都应该把环境当做自己的财产去看待。利润和环境其实是一个概念,因为自然资源其实是自然的财产,是支持我们经济的主要力量。

中国在新能源方面设置了非常大胆的投资目标,不仅要生产新能源,同时在讨论如何让传统能源变得清洁起来,比如每一块生产的煤都能得到利用,减少浪费;很多生产砖块、水泥的工厂都在讨论提高能源效率。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新趋势就是:新能源会使用的越来越多。但这并不是指每一个公司都需要依赖中央电网来提供清洁能源,每一栋建筑都有可能有自己的能源供应,自己安装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新的能源供给设施。这将是一种全新的商业能源供给模式。

现在或许新能源供应还不是那么稳定,或许可以说新能源市场还不那么稳定。但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成本线会在不久的未来相遇,在很多国家,这已经是事实了。

《21世纪》:中国企业在世界低碳经济这一趋势下的优势会是什么?

安德鲁·温斯顿:首先,这一趋势在未来一定是事实,没有其他选项。同时,中国企业使用新能源降低经济和环境成本有着天然的优势。中国在三年内将太阳能产业从小规模生产,建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帮助全世界使用太阳能的企业都降低了成本。

像所有新商业模式一样,低碳经营也需要扩大规模,以降低成本。在这方面中国的巨大市场和较低的制造成本以及人力成本,永远都是中国企业不可忽视的天然优势。

当然,企业大量使用新能源以实现低碳经营还需要政府激励措施。德国之所以能够形成较大的太阳能市场,是因为政府给予了一定的保障金,大大缩短了企业在新能源方面投资的回报期。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