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被升值”:新兴市场不能承受之重

2011-04-22 05:19:00 | 作者: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编者按】“到处都是两难政策!”不少专家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对于新兴市场货币大幅升值的提问时感叹。

到处都是两难政策!”不少专家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对于新兴市场货币大幅升值的提问时感叹。

经济基本面的复苏和增长动能,加上难以抑制的资本流入,正让新兴市场货币遭遇大幅“被升值”的局面。有分析则指出,关键问题仍在于这些地区实体经济产业结构调整。

升值压力继续加大

尽管石油价格上涨和日本核风险的不利因素持续笼罩亚洲,但其增长势头不仅完好无损,还继续令人惊讶地上涨。今年以来,包括亚洲地区在内的多个新兴市场已然出现严峻的通胀高企压力,除了加息等货币政策收紧,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纷纷通过允许本币升值来抑制通胀。

以新加坡为例,该国一季度生产总值估计季度年化增长高达23.5% ,远高预期的经济增速加上通胀高企,促使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宣布通过重新制定升值区间的紧缩政策。值得注意的是,重新调整的汇率区间定位在“低于现行汇率水平”,这可能反映了政府注意到了石油上升带来的通胀压力。

西班牙对外银行亚洲经济学家Stephen Schwartz就表示,新加坡金管局重新订立政策基调,允许新加坡元升值来抵御通胀,这一行动在亚洲对其他小型开放经济体可能有一定示范效应,尤其马来西亚,它也面临着进口通胀上升和健康成长的挑战。

“新兴市场货币正在遭遇被动升值。”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量国际资本涌入经济增长相对较快、储蓄率较高的国家,而这些国家加息幅度越大,被升值幅度就越大,资产泡沫问题越严重。”

孙立坚说,现在很多新兴市场国家通过汇率升值来解决流动性问题,但货币升值很可能会反过来大幅打压实体经济,导致出口受损、企业萎缩,同时出现大量黑市炒外汇和套息交易的情况。

事实上,目前不少新兴市场国家已经面临着“两难”的政策选择:一方面,通胀预期上升已导致多个新兴经济体结束货币紧缩,并开始考虑或已经进入加息周期;而另一方面,上调利率增加流动性压力,加剧本国货币升值压力,对出口等实体经济领域造成不利影响。

重在产业结构调整

“不应该过度夸大本币升值对抑制通胀的作用。”孙立坚对本报记者表示,“要警惕其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

孙立坚解释,第一种情况是,当企业进货渠道来自海外,本币升值有利于缓解价格问题,“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大宗商品和原材料等物价涨幅大于货币可承受升值幅度时,则升值对抗衡通胀效果将非常有限,反而可能会遏制出口和打压经济。此外,这种通过升值抗衡物价上涨的市场预期,也可能会进一步推升外围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上扬,则此时升值无异于引狼入室。2007年2月份越南遭遇金融危机即是一例,当时越南盾大幅升值,非但没有解决通胀,反而打击出口企业和造成金融危机。”他说。

“第二种情况是,如果物价上涨是国内工资上涨、生产成本上涨等内部原因,则通过货币升值来解决通胀问题就没有太大意义。”孙立坚认为,“总而言之,升值来抵抗通胀是一把双刃剑,用得不好非但不解决问题,反而会对实体经济造成打压,关键还是降低生产成本,不要让产业资本过度向资本市场投机行为转移。”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剑平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指出,新兴市场国家面临政策两难,一方面货币政策趋向紧缩,另一方面在产业结构短期内无法调整的情况下,货币升值对出口非常不利。

“关键还是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来解决这一问题。”丁剑平表示,“而中国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还有所不同的是,人民币升值会带来美元计价金融资产的贬值,包括外汇储备等。预计未来人民币大幅升值的空间并不会大大。”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