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政策没有想像的那样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2010-12-13 16:35:00 | 作者: 来源:财新网

【编者按】短期内防通胀仍是紧迫要务;除非经济进一步趋于过热,宏观政策的“紧缩”程度并不像此前预想的那样严重

短期内防通胀仍是紧迫要务;除非经济进一步趋于过热,宏观政策的“紧缩”程度并不像此前预想的那样严重

  【财新网】(记者 朱长征)稳健是积极的稳健,灵活是审慎的灵活。这就是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闭门三天后,提炼出的明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的主题词。

  字面的深究可能难以接近真实的决策思路,不过,从当前经济运行的矛盾以及相关政策信号释放,我们仍可相信,除非经济进一步趋于过热,宏观政策的“紧缩”程度并不像此前预想的那样严重。

  历史上,中国除在极端情况下,很少使用“从紧”来约束宏观经济政策。而今,“积极的财政政策”得以继续,唯其职责更为突出助力结构改善及收入分配调节,中央也借此提醒地方融资勿旧病复发,要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防止借“十二五”时期开局盲目铺摊子、上项目。

  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本质上,这是从超宽松状态转向中性。自历史看,中国总是潜意识地滑向宽松一侧,除非极端的情况再度出现。而未来,这样的稳健有一个前提: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要“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这就表明,在短期内防通胀仍是紧迫要务。

  这在明年经济工作的另一项主要任务中也得以体现——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国务院于11月发出的稳定物价16条措施,已经从生产、流通到交易等各环节提出了可以运用的手段。

  货币信贷政策的要害在于执行的力度及节奏。

  在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的同时,信贷资金要更多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联系到“做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一揽子计划与‘十二五’前期投资项目衔接工作”,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这可能意味着2009年-2010年“4万亿”刺激计划中地方搭车上马的项目,可能纳入“十二五”规划考虑之中。这样的转续很可能使得2011年的新增信贷难以显著压缩。

  为此他得出:最终新增信贷额度很可能落在预测区间的上限,即M2增长目标为16%、新增信贷7万亿。这比今年自然有些缩减。

  据财新记者的了解,由于部分银信合作产品已经并入表内,并考虑到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续建需求,今年的新增信贷仍比原计划多出几千亿元,可能在8万亿元以内。这样的规模已在决策当局的预期之内。

  尽管政府可以运用经济、法律乃至行政手段,全面管控物价水平,但政策的风险在于,未来改革中对于可能触发价格抬升的基础性因素作何取舍,也就是改革的顶层设计:目前暂搁的资源性产品价格调整、要素价格改革如何推进,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扩大居民消费,与遏制通胀的短期目标如何协调等等。

  本次会议的其他一些政策表述,也有值得评点的新意。如城镇化问题,会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合理确定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开发边界,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一体化、网络化发展的城镇化新格局。”这一路径表述已将“十二五”规划《建议》具体化。

  对于内需及外需,会议提出:“有效发挥我国在国际经济分工中的比较优势,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这似乎是淡化出口的作用,但实际上,在国际间所称的“再平衡”语境中,中国决策者当前的理解,是以扩大进口规模为主要职责内容,而“稳定和拓展外需”仍将是未来的政策优选项。

  “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这显示中央政府的房地产政策正回归中国住房货币化改革的本原,即政府保障与市场化双轨运行。■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