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田,不止是造型

2010-09-28 00:00:00 | 作者: 熊寥来源:《东方企业家》

  这一切,李东田自己也未曾预料。20多年前,还是中学生的李东田数理化学得一塌糊涂。他喜欢逃学,去故宫看着雕梁画栋发呆。初中毕业他没有参加中考,而是进了蒙妮坦美容美发学校,打算当一个“手艺人”。当时家里人不理解,说做这行有什么前途,家属院里的理发馆剪一次头才2毛5分钱。但是李东田知道外面也有剪一个头5元钱的。当时父母俩人加一块儿每个月的收入是100多元钱,李东田默默地想,那要是一个月剪三五十个头,收入有小200元呢。

  而现在,这个以一把剪刀起家,靠一支化妆笔成名的“手艺人”,正在挑战一个更高难度的角色:一个时尚王国的缔造者和掌控者。为此,北京信中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信中利”)在去年底给东田造型投资上千万元,以期共同完成这个远大的理想。

  “我们的想法就是要把它打造成时尚产业的华谊兄弟。”信中利总裁汪潮涌表示。他所在的信中利,是第一个投资影视传媒公司的风投,彼时华谊兄弟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大放光芒,资源上比不上中影,背景上比不上保利,名气、声望上比不上新画面。在对华谊兄弟的成功投资之后,汪潮涌选择了退出,转而用这笔资金投资了东田造型。

  在十多家风投的意向书中,李东田最终选择了信中利。因为后者和他一样,对这个行业有着信仰一样的“相信”。

  流水线扮美说起来,东田造型的故事并不算长,一切都从10年前开始,更确切地说是11年前。1999年,从美国回来的李东田用“造型”的名字去工商局注册公司,对方听后一脸困惑,起初不同意盖章,“不知道这个公司是干什么的”。

  从一开始,东田造型就是一个“超前”的存在。当公司形象代言人吕燕的大海报出现在王府井大街上时,很多人都不解,要挂也得挂一幅漂亮的啊,你们就不能找一个更好的模特吗?但是后来,正是吕燕这张塌鼻梁、小眼睛、厚嘴唇、高颧骨、短下巴的脸,加上雀斑妆,颠覆了人们审美的同时,也让东田造型一炮而红。

  李东田认为,吕燕对公司的意义在于她的出现表明了一个新的对美的思路,强调极其个性化。“2000年以后全世界都流行个性,这是公司一成立就处在前列的重要原因。我们从一开始,立足点就是突破传统,讲求个性。”

  事实上,李东田成为行业领跑者的故事还要追溯到更早。他自嘲道,当时并不是因为有兴趣爱好才去学的这一行,是因为没有别的选择。“当时行业门槛低,要是像现在这样,我的成绩也进不去。”

  一次颇为离奇的遭遇,让他比同龄人更早地感受到了成功滋味:他因为自己独特的发型而在街上被星探发现,去拍广告时又因为帮忙发型师而引起关注。后来,电影厂的几个人知道了他,介绍他给明星潘虹、丁嘉丽做头发,从此他得到了靠近电影的机会。

  “我是学校里第一个上学期间破格让你出去工作的。很多人问你是不是有天赋啊?我不知道我有没有天赋,我做这件事的时候我就想把这个做好。因为之前上学数理化都没学好,心想这个就学好点吧,确实付出了努力。”

  李东田的造型功力最先在电影方面得到了认可。21岁时李成为电影《红粉》的首席化妆师,后来这部影片摘得德国柏林电影节最佳视觉效果银熊奖。

  李东田从此声名鹊起。“当时没有那么多年轻人给电影做造型,都是些老派、不够专业的人。所以被认可最先是在电影圈,《红粉》之前我已经做了不少电影了。但说实话,当时我不是很愿意做电影、跟戏,特别累,我喜欢拍广告,时间短。他们劝我,确实有道理。这么多年之后觉得是一个值得的事情。”

  当时虽然李东田没有开店,但是很多明星都跑到他家里剪头发。出去工作一天能挣100块钱,一个月工作个十几天,挣1000多,然后就去买专业书和工具。日子过得不错,事业上看起来一片坦途。

  但是这时,李东田选择了去美国发展。家里人也不理解,“我爸说你在国内做得这么好,去美国干什么啊”。但正是这段经历,让李东田脱离了之前的造型师发展轨道,没有止步于成为造型领域的一个技艺高超的教父,而是成立了公司,意图打造更大的时尚帝国。

  1994年下半年,李东田去了美国洛杉矶,没有学习计划,“一丁点想法都没有”,就是想去待待,换换脑子。从洛杉矶到旧金山再到时尚天堂纽约,李东田完成了自己的学习和成长。

  “如果没出国,就不会有我现在。换了环境,思路和以前完全不一样。11年前我提出做东田造型,就是在纽约看到这个模式。当时中国根本没有这个行业。我20多岁,快30了,未来总得干点什么。不是什么宏图大志,我当时就这么一个想法,觉得既然中国没有这种团队作业的,我就做一个吧,这事是好事。”

  彼时,国内的这一行,还都是化妆师自己提着箱子、自己报价。李东田带着“团队工作”、“流水线扮美”的创意回到中国,一下子打动了后来成为他商业上最亲密合作伙伴的吴圣。

  1999年,北京圣岩东田造型设计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成立,第一间工作室设在新东安写字楼的9层。“圣岩东田”四个字代表了三个创始人:27岁的李东田、29岁的吴圣和25岁的陈岩。

  从此,李东田开始一骑绝尘,不断把教育、摄影、文化经纪等相关业务加入公司,将后来者远远地抛在后面。信中利董事总经理,此次投资的操盘手张晶认为,东田造型在时尚产业上下游的一个产业链的整合,对其他人来讲已经望尘莫及了。部分业务可能有竞争者,但对产业链的角色来说 能和他竞争的人几乎没有。

  商人与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曾说,赚钱的商业是最棒的艺术。在商人和艺术家的天平上,李东田更希望被称为商人,“我的工作就是把艺术专长和商业经营结合在一起。东田造型有很多造型师,他们都是在从事艺术的工作,而我是在用商业的模式经营艺术家。”

  张晶认为,这是李东田和王中军非常相像的一点,也是在时尚界、文化娱乐产业非常难得的一点,“他们都是十足的商人。有些搞艺术的说不要和我谈钱,我们是搞艺术的。但中军就不会这样对投资人的钱,他对财务方面的控制比我们要求得都严格。从这点来讲,东田也是如此。而且他们都有大的眼光,对整个产业布局、未来发展胸有成竹,不去赚眼前的小利,就是要做百年老店。”

  在这个流动性极强的行业之中,东田造型却坐拥自己培养的大量优秀造型师。从创业至今十余年间,最初技术团队的流失率稳定地维持在5%-10%之间。李东田有他自己的管理心得,除了良好的氛围和工作环境之外,更关键在于员工对企业发展红利的分享——对于资深造型师和核心高管,都会让他们逐步持有股份。

  李东田进一步解释自己的商业思路,“这个行业中的人上学比较少,对经营,对市场分析,对企业整体发展的宏观控制不行。只挣眼前的钱,做到最后也就是一个工作室。我从一开始,工作形式就是,最好我的企业大家不要谈我,发展上谈我,不要在技术上谈我。我能带出那么多人来。我也毫不谦虚,师傅带徒弟,能把徒弟带出来说明师傅厉害啊。很多人做企业,没有真正意识到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东西是什么:你一定要给更多人发挥空间的可能性,不能压价,互相压制地工作。好的工作都是自己的,便宜的都是别人,有的时候你需要把属于自己的东西让给别人,到嘴的肥肉让给别人,这样整体的发展才会健康。就你一个人肥头大耳,其他人都要饿死了,那这个企业没法发展。”

  东田造型现在有40多人规模的技术顶尖团队,垄断了宝洁、资生堂、欧莱雅以及雅诗兰黛旗下诸多护肤品牌的首席造型师席位,包揽了Versace、Chanel、Gucci和Kenzo等在中国的推广秀场的造型工作,占据了大量时尚媒体的封面和大片位置。这样哪怕有一天李东田做到二线,做管理人、大股东,这些人也完全可以支撑公司的发展。

  李东田在和媒体的合作上也展现了他筹划长远的商业眼光。从东田造型成立开始,李东田就极力主张工作人员和杂志配合。这么做不赚钱,造型师每天只能拿到几百元钱,但李东田坚持品牌持续发展需要这样的重复和强调。

  现代资讯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资深出版人邵忠说过,“我们之所以可以做杂志,达到国际水准,正是因为有了东田。这一批人从摄影到化妆到发型,这种配合起来我们才有今天的时尚杂志,东田是这个时代里面很重要的一个推手。”

  为什么愿意和媒体合作,赔本赚吆喝?李东田认为很简单,因为在美国大家都是这么做。“有人问我,拍一天杂志,折腾一天才200块钱,就出现那么小的四个字,有人一翻就翻过去了,有什么用?但我说这个字出现一天、一次什么钱都不值,出现一千、一万次就值钱了。多年以后,我觉得我们做了一个明确的选择。你再有钱,你买不来时间。同行再和我们比,努力从今日始,也晚了11年。人们意识中的11年是很难追赶的。”

  全产业链对于李东田的采访,是在他的丽都水岸Café里进行的,楼上是他的健身会所。李东田在微博上展示了里面的拳击台和超大的室内泳池。

  事实上,这正是不为人知的一点。东田造型连锁店,只是东田时尚产业众多业务中的一个分支,此外还有造型学校、经纪队伍、摄影、café和健身会所等。2009年12月3日,公司把名字改为东田时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似乎以此才能包容下公司横跨时尚产业链的多项业务。

  李东田解释说,“当时我的想法就是一定要按照传统做一个主体发展,没有什么突破,你做得再好和其他人一样,没意思。业务首先都是有相关联的,没有相关联的我们不做。有人说你为什么做Café,那我们提倡的是lifestyle,就是要在发廊里设置咖啡馆,摄影棚,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

  不过李东田也坦言,我们没有前车之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张晶认为,在国外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在这个产业里说我是老大,并且是全产业链的布局。中国的市场成就了东田,把这个产业链的布局做得这么完美。

  对于李东田来说,未来有很多可能,推出自己的杂志、电视栏目,甚至自己的化妆品品牌,把教育培训做成新东方那样。

  信中利的进入帮助东田造型完成了体制上的改善,之前是加盟店的现在都改成控股。而且财务高度的统一,改用软件来控制。搭好了架子之后就要开始他们所期待的在某个产业链的大规模扩张。

  在前十年,东田造型只开了18家门店,而现在,他们将要推出二线品牌DT来冲击中端消费市场,计划全国发展到300家。李东田介绍说,“DT主要针对的是18岁到28岁之间的年轻人。经济能力可能没有30岁以上那么强。价格上是本牌的1/3,设计上不像本牌上那么繁琐。更符合年轻人的思路。我们更愿意叫DT SPACE,东田空间。”

  和东田造型诞生时一样,DT可能很大程度上会再次改变人们对现有发廊的概念,在李东田的未来构想中,这里将由提供单纯的造型服务变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体验通道。

  这也是李东田试图对一种全新商业模式的尝试,未来的DTSPACE将会像旗舰店一样成为一些科技产品的体验中心,在环境创意上展示新意,以吸引这个新的消费群体。

  不过将目标受众向金字塔的“下”端 转移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东田造型”在微博上的关注者尚不足8000人,甚至远低于李东田的个人粉丝数——他发了100条微博,收获粉丝近10万。

  但是这种转移用亲民的价格可将仰慕转化为实际的消费热情,还能击中更年轻的下一代消费者的内心需求。和电影产业一样,时尚同样是一个造梦的行业。与上一代经济条件优越之后才懂得享受生活不同,年轻的一代天然地喜欢崇尚另类,更容易被梦境“蛊惑”。

  而且张晶认为东田造型这种全产业链的发展,意味着它将取得比华谊兄弟更大的发展空间。“华谊兄弟有其自身的产业独特性,资本密集,高风险。而且在产业链里面,资源和优势的分配上也不是独一的。而东田造型就不同,在时尚产业链这块,东田的资源相对来说是垄断的。而且时尚的外延太大了,服装设计,造型公关都可以是以后的发展方向。中国这么大的市场没有一个大的时尚产业公司是不正常的。”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