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默多克争地盘

2010-03-25 00:00:00 | 作者: 熊寥 来源:《东方企业家》

李泽楷一直以叛逆著称,人称“小超人”。其父亚洲首富李嘉诚曾说,“不要说他40岁,就是他14岁我也管不了”。

  至少在生意场上,“他是个非常进取的人。”不少熟悉李泽楷的人如是评价。其个性独立,规越矩,不愿居于父亲荫护之下,与其兄长迥异,在香港富豪年轻一代中也并不多见。

  李泽楷的挚友、溢达集团董事长杨敏德曾多次向媒体回忆说:“(李泽楷)从来就不是个乖孩子。很小的时候,他就敢和父亲争辩。”12岁那年,李泽楷不顾父亲的劝阻,独自一人跟在父亲的私人游艇后冲浪,且大获成功。杨敏德说,李泽楷对独立完成事情总是兴致勃勃。

  从事业和行事风格来看,李泽楷与其父也大相径庭。李嘉诚行事低调,专注实业,而李泽楷则是把玩资本的高手,他最热衷于投资、并购的是传媒业。他和传媒巨头默多克的多次交手,让人不禁猜测,成立一个如新闻集团一样庞大的媒体巨舰,或许是他并未言说的事业目标?

  与默多克三次交手默多克已经老了,他的年龄和李泽楷的父亲李嘉诚相当。在他开创事业的年代,他的第一份工作是两份报纸的出版人。而李泽楷的第一桶金则来自于默多克,1993年,27岁的李泽楷只身与传媒大王默多克在一艘游艇谈判,以9.5亿美元将星空电视(Star TV)易手,赚取7亿美元,这是他事业的起步。

  通过出售星空电视业务,李泽楷大赚一笔,默多克则接了一个烫手的山芋——收购之后,星空电视发生了亏损。这是默多克并购历史上的一次败笔。

  显然,李泽楷的运作更加成功。1991年,香港政府发放卫星电视牌照,李泽楷向父亲借了5亿港元,成功投得香港首个卫星电视。当年5月,星空电视开播。在两年时间里,就覆盖了将近5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5300万家庭用户,广告客户包括万国宝通、大通、百富勤、国泰航空等著名商业伙伴,李泽楷建起了一个卫视王国。

  而在2000年,一场涉及金额高达285亿美元的收购战中,两人又狭路相逢。

  在新加坡电信和盈动争购香港电讯的较量中,香港电讯的大股东英国大东最终决定将所持54%的股权转让给盈动。

  一家上市仅十个月的互联网公司史无前例地借收购进入了上游产业电信业,成为亚洲仅次于软银(Softbank)的第二大网络公司,而且在香港上市公司中跃居市值第三位。盈动成了真正的神话。

  盈动是李泽楷在1994年创办的一家互联网企业,创办资金正是来自于出售星空卫视所得,1999年在香港借壳上市并与香港政府签约修建数码港。

  新加坡电信可谓亚洲市场上运行最有效率的国有电信公司,其CEO为43岁的李显扬,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次子,一直期望着跨出国界扩大经营疆土的新加坡电信对收购香港电讯志在必得。他们在收购报价截止期之后成功拉来盟军——默多克所率新闻集团将以10亿美元现金,购入新电信4%的股份。

  其时在伦敦进行收购谈判的盈动执行董事钟楚义听闻此消息只觉心头的阴云加重,他事后向媒体回忆细节,那些本来在与他们一起准备交易文件的美林大牌投资银行家们,都以“回家洗个淋浴”为由相继离去。新加坡的最终报价虽然不得而知,但从其最后邀默多克加入的行动来看,总价格和现金比例很可能高于盈动。

  年轻的李泽楷再一次取得了胜利。在这一战中,他的商业才华让世人惊叹。

  盈动在定策收购之后,只有短短的两个星期。很多业界人士都提出这样的说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组织这么多资源来收购香港电讯,在香港只有两人能办得到,李嘉诚,或者李泽楷。”此言不是无的放矢。

  从对香港电讯价值判断的重新认识到决策单独收购,从5分钟内成功配售78亿港元到48小时内获得130亿美元贷款保证,从体察卖主大东用意从而设计最大限度套现方案到在最后一刻决定不再加价,都清楚地表现了盈动的技术实力、融资能力、财技和判断力。

  李泽楷也将成功的重要原因归结于“我们的速度比一般企业要快一些”。

  两人的第三次交战是争夺香港电视台TVB,只是目前胜负未分。

  传说中的故事是,在出售星空卫视之后,李泽楷就亲自找上邵逸夫本人,要求购买TVB,但是邵逸夫笑着对李泽楷说:“你太年轻,我还是先教你追女孩子吧。”不过李泽楷始终对TVB心心念念,每年新年都会送上名贵礼物给邵逸夫夫妇,希望保持友好关系。据说2002年,李泽楷还找来香港著名传媒人俞铮做说客,一起再向邵逸夫倾谈收购一事。不过邵逸夫素来对李嘉诚家族印象普通,故意抬价,更指出李泽楷入主对TVB发展不利。所以李泽楷虎视眈眈10余年,离入主TVB还很远,香港媒体将他形容为“陪跑”。

  默多克对于TVB也是执着多年,据称早在1987年就开始想收购TVB,当时并未获得邵逸夫的首肯。2006年邵氏开出100亿港元高价,吓退默多克。

  如果邵氏仍有意出售,默多克和李泽楷都是买家中最具实力和决心的,到时候鹿死谁手,或者联合竞购都未可知。

  李泽楷与默多克的多次竞争,可以一窥小超人的发展脉络。对传媒业的执着与精准眼光,二者有着极高的相似度。

  商人与圣徒李泽楷在大学时念的是计算机工程系,但是他却对传统媒体颇感兴趣。有香港资深电信分析人士表示,“贯穿李泽楷主线的还是传媒及文化产业,对于传统的电信行业,他应该兴趣不大。”

  在电盈进退维谷之时,李泽楷布局媒体产业的脚步却不停息。在出售星空电视之后,他借电盈平台重返广播电视业,经营NOW宽屏电视。此后,2006年8月,李泽楷又购入《信报》50%的股权。

  通过合法的安排,李泽楷得以同时拥有广播电视和平面媒体,这在香港还并无前例。“如果客观评价,李泽楷在媒体及文化产业的作为还是可圈可点的。”一名香港资深电讯及传媒分析师表示。

  最早发展的收费电视NOW于初期并不被外界看好,后来却成为电盈未来盈利增长火车头,在英超效应下,客户数不断上升。截至2007年6月底,NOW频道客户为81.8万,当中有56万为付费客户,已超越有线电视成为最大收费电视商,NOW更于2008年年初成功登陆台湾。

  李泽楷的野心并不止于此,他还想打造一个堪比彭博的财经通讯社。

  财库智慧成立于2007年,但直到去 年仍在进行招聘,是李泽楷在收购《信报》后在传媒业布下的另一枚棋子。有员工表示,目前仍在试运营中,正式的上线日期还未确定。此前业界曾指称该通讯社将在今年上半年甚至一季度正式运营,但其后又无确切消息。

  据报道,财库智慧的目标或者说假想敌就是彭博社。“我们同样提供英文通讯,也提供可提供计算分析功能的终端软件,但是,我们的关注区域主要集中在大中华区,同时终端软件的功能目前也较彭博社的简单得多。”

  这一通讯社将成为李泽楷整合传媒资源的平台,不仅会整合《信报》的部分内容,此外,与《财经》杂志也有一个合资公司,相当于财库从《财经》购买内容,但由于《财经》此前的大变动,这一合资公司的筹备情形目前还不清晰。

  知情人士此前已向外界透露,李泽楷也投资于胡舒立的财新传媒,并以上市为最终目标。

  不过一些传统媒体人并不欢迎商人李泽楷的到来。

  《纽约时报》上海分社社长斐觉世(Seth Faison)曾和李泽楷一起共进午餐,斐觉世曾在上世纪80年代末供职于《南华早报》。在那顿漫长的午餐当中,李泽楷向斐觉世透露了他对《南华早报》的经营设想,包括可能对该报的分类广告、在线和其他业务进行分拆。

  “他对编辑方针、甚至对新闻都不感兴趣,”斐觉世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他关注的是商业潜力。”

  这种商人意识,让很多人担心《信报》未来的发展。老派报人认为报纸业是最需要责任心的一个领域。李泽楷这样一个在商言商的商人,不可能把《信报》的光荣传统继承下去。香港资深报人赵来发说到李泽楷入主《信报》时,一脸黯然,只是说道:“死路一条。”

  还有人担心能否达成一套合适的交易结构,使该报员工放心,这份报纸能够保持采编的独立性。《信报》股东曹志明表示:“很难将采编独立(条款)写入商业合同中。”为打消员工们的担忧,李泽楷通过一家信托公司投资入股,与该报保持一定距离,而且双方同意,《信报》创办人骆友梅将在采编方面拥有最终决定权。

  事实上,如果没有李泽楷和资本的介入,《信报》未来的发展凶多吉少。在已经有多家纸质媒体不得不黯然关张的港岛,这家老牌财经媒体一直拒绝改变,甚至连彩色图片等技术创新手段都不采用,发行量已降至3万份。

  在传统报业,人们习惯强调采编的独立性,他们希望在采编和经营之间竖起一道高墙,让“教堂”的归教堂,“国家”的归国家。商人的进入让新闻的圣徒惊慌。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合并之后,《时代》的编辑们傲慢地藐视着这群不懂莎士比亚、不穿高级西装的暴发户……

  在默多克收购《华尔街日报》时,相似的敌意也出现了。这已经是怀抱传媒野心的商人们必须忍受的情况。

  2007年,默多克提出以50亿美元(溢价65%)收购《华尔街日报》母公司道琼斯公司,大部分人认为这是资本话语权对新闻自由性的侵害。这样一个在其他领域买卖双方很快一拍即合举杯相庆的交易,却因为卖方挑剔东家的品性而引发内部巨大争议以及英语新闻世界异口同声的抵制呼吁:野蛮人即将攻占和摧毁教会。但在《华尔街日报》内部的记者编辑们私下都很清楚,这是一个无法拒绝的条件。

  当双方宣布交易达成的时候,人们纷纷哀叹:一份伟大报纸的正 义时代行将结束,美国新闻的灵魂遭到了践踏。

  玩钱的人“小超人”最近的日子并不好过。根据众多外电报道,香港警方选择在农历新年前,高调重启2009年电讯盈科私有化疑点调查。警方在调查过程中搜查了李泽楷的寓所和办公场所,不过身为香港首富李嘉诚之子的李泽楷尚未受到任何指控。

  李泽楷的代理律师、Clifford Chance律师事务所的Martin Rogers在早些时候的声明中说,他们不相信李泽楷是任何调查的目标,也不认为盈科(亚洲)拓展有限公司或电盈的任何高级管理人员存在不当行为;他们将全力配合警方调查,希望此事能够尽快了结。

  李泽楷的精湛“财技”在收购香港电讯一役时已显露无遗。曾经有记者问他:“听说500万美元的投资,你半个小时就可以决定,是吗?”李泽楷回答:“半个小时?对我绝对是笑话。时间会更短。”

  在收购香港电讯之后,李泽楷并没能实现传统电信业与互联网的对接,电讯盈科在庞大债务之下出现连年亏损,公司股价也由此展开漫长跌势。2002年股价一度跌到0.92港元,至今也仅有2港元左右。

  此后,李泽楷一直致力于出售电盈股份套现。2008年5月,他将电盈的电信服务、媒体以及信息科技解决方案业务重组,成立新公司HKT Group Holdings,并出售其中45%股份,剥离电信业务。

  谁料人算不如天算,2008年9月,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爆发,外围经济风云突变,直接影响竞投者出价。10月12日,因“要约的吸引力并不足够”,李泽楷的计划再次搁浅。

  在2008年出售电信业务未果后,李泽楷随即连同早已无意恋战电盈的中国网通提出私有化方案。接近他的银行家解释说,私有化之后,李氏可再图出售,或借重新上市退出。

  就在电盈私有化表决前夕,香港独立股评人、前港交所非执行董事David Webb披露,其于1月中旬收到匿名信,指出有数百名富通保险(亚洲)有限公司的经纪,每人收受一手(1000股)电盈股票,作为在即将举行的股东大会上投下私有化赞成票的回报——是为“种票”嫌疑。他随后向香港证监会及廉政公署举报此事。

  私有化方案虽经法院会议、股东特别大会乃至高等法院原诉法庭批准,但最终上诉法庭判决书指出,电盈私有化案中有明显操纵投票行为,一致否决电盈私有化建议。

  虽然电盈私有化一案中仍有较多疑点,但是按照投行分析师惯用的历史表现分析,李泽楷在每次争议后均安然无恙。

  事实上,在电盈私有化锁定期今年四月期满在即之际,投资广泛的李泽楷早已加码其热衷的传媒业。

  默多克曾在一次媒体峰会上表示,尽管数字媒体的崛起给整个媒体行业带来了不确定性,但媒体全球化为该行业提供了机遇。默多克指出,印度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中,有数亿人正成为中产阶级,并成为新闻和娱乐产品的消费者。

  显然,新兴国家将频繁成为传媒大亨们狭路相逢的舞台。李泽楷和默多克的再次交手让人期待。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