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的难言之隐

2009-10-10 00:00:00 | 作者: 邹瑞霞来源:东方企业家

没有李开复,谷歌将走向何方?

  谷歌成立之初,新管理层是三驾马车,李开复、周韶宁和王怀南。当时的职责分配是:李开复,副总裁兼大中华区工程研究及公共事务总裁,负责技术、产品、公关、政府关系和市场(面向个人用户)等部门;周韶宁,副总裁兼大中华区销售及业务开发总裁,负责所有的运营部门,包括财务、渠道、市场(面向公司用户)、法律、招聘等;王怀南为亚太区首席市场官,专注于市场营销工作。

  这样的分工与谷歌全球的架构类似,布林专注于工程开发和业务经营、佩奇负责工程开发和产品管理,而施密特担任CEO,专门管理公司的副总裁和销售组织。在谷歌的组织结构中,市场和研发是两条需要分开而且能够协调合作的分支,但这样的管理架构却没有在中国市场显示作用。所以当王怀南和周韶宁先后离开时,虽然人们能够接受出于创业要求的理由,但是什么最终造成谷歌不能留住他们也成为了探讨的主题。

  有人说这与李开复在一开始执行的招聘策略有密切关联。引用《沸腾十五年》作者林军曾经的文章就是,因为招聘来的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不仅要到当年的9月才能全部到岗,而且到岗之后还需要进行培训和学习,根本无法第一时间做出产品。而作为销售,这也让周韶宁陷入了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而恰巧当时是百度高歌猛进的时候,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无论是谷歌总部还是王怀南、周韶宁自己恐怕都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

  谷歌从来没有停止搜索顶替的人,就在他们离开一年后,2008年1月,刘允作为全球副总裁到任,主管谷歌在大陆、香港和台湾的销售和运营。他的名片上并没有印上大中华区联合总裁的职位,公众似乎都忽略了他实际上也是全球副总裁,和李开复一样。今天,另一个值得推敲的事实是,李开复时代主管研发的是被称为谷歌二把手的刘骏,而不是目前出现在公众面前的谷歌中国研究院上海负责人杨文洛。而且,以后杨文洛将常驻上海而不是北京,这不免让人浮想联翩。

  甚至在这场表演即将结束的时候,阴谋论都没有散去,因为事态发展的太迅速了。

  李开复的离职对于谷歌新上任的管理层刘允和杨文洛来说一点也不突然,而且应该早有准备,毕竟6月份李开复已经开始筹措自己的自传,毕竟在谷歌涉黄事件逐渐平息之后没多久的8月5日,李开复就已经远赴美国旧金山向自己的老板、谷歌工程高级副总裁艾伦。尤斯塔斯正式提出了离职。甚至,许多长期关注谷歌以及长期与李开复保持亲密合作关系的一些媒体人士也早就获悉。

  真正让人们感到些许意外的是,在谷歌9月4日早上9点正式通告李开复离职消息前,当天凌晨网络媒体就第一时间截获消息,许多谷歌内部的员工是通过媒体而非公司的内部会议和邮件知道的。更让人不解的是,事隔一个周末,9月7日谷歌举办的新管理层见面会并不是独立的,而是接在“赢在谷歌”企业营销论坛后。而且,李开复原计划在9月8日举办的新公司“创新工场”新闻发布会也挪到了9月7日的上午。那天下午参加谷歌新管理层见面会的记者和工作人员,见面的第一句寒暄几乎都是:“刚从开复的会场过来的吧?”

  虽然刘允一再强调说:“这是我们安排得很自然的一个流程,中小企业营销会是很早就安排的。”但从刘允的回答的某些片段,也许我们能看出不一样的东西:“如果没有星期五通告的话,我们很自然是谈中小企业营销这块,大家见面谈的话题主要是这个。星期五发生这个事件,对我们来讲没有什么不可以谈的,在中小企业话题之外再拉出来一个多余的时间谈一下改变,对我们来讲,不会感觉太多很新的让你很兴奋的亮点。”

  于是有人揣测说9月4日是李开复选定的一个好日子,因为递交辞呈之后的一个月,新公司准备的差不多了,自传也完成了,是时候让媒体的眼光再次集中了。也有人揣测说这已经演变成为李开复与谷歌新管理层的最后一场较量。谁知道呢?毕竟,没有人否认,李开复绝对是一个与媒体打交道的高手。

  至于谷歌的未来,大家似乎并不担心。大多数分析师的意见惊人的一致,他们认为在短时间内可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长远的谷歌该怎样还是怎样,不会像雅虎那样,毕竟谷歌全球的表现是相当不错的。只不过缺少了李开复这样一个“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名伶”,谷歌中国也许不会像以前那样闪耀了,最终可能会回归到一个有些无趣的跨国公司形象。

  至于李开复的业绩究竟如何,借用谷歌管理层接受采访时经常用来对付记者的一句话:“我们从来不对外透露任何数据。”所以没有人知道真相,除了当事人之外。而李开复在谷歌到底过得好不好,我们可以重新回味一下“再见!谷歌”。

  在“再见!谷歌”的离别信中,李开复感谢了盖茨、施密特,甚至感谢了只通过一次电话的乔布斯,惟独没有布林和佩奇的名字,要知道李开复与乔布斯并没有实质性交集,连李开复自己都曾说自己那几年的工作就是“between jobs”。 而我们绝不怀疑李开复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感谢二字他经常说,绝对不可能是一时疏忽忘记了。

  这似乎什么都说明不了,但至少能说明布林和佩奇对李开复的帮助和支持极其有限,甚至少于乔布斯在重回苹果,四处网罗人才时对李开复过去在苹果工作的肯定。在以往采访中,人们总是夸赞李开复的沟通能力,能够横跨中西双方,我们也深信不疑,从这一点看,至少他没有完全搞定布林和佩奇。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